包天龙运势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风情

北京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的心脏地带,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它占地面积44公顷,东西宽500米,南北长880米,地面全部由经过特殊工艺技术处理的浅色花岗岩条石铺成。每天清晨的升国旗和每天日落时分的降国旗是最庄严的仪式,看着朝霞辉映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心中升腾的是激昂与感动。同时天安门广场是无数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是中国从衰落到崛起的历史见证。天安门广场于一九八六年被评为“北京十六景”之一,景观名“天安丽日”。

天安门广场北起天安门,南至正阳门,东起历史博物馆,西至人民大会堂,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广场中央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庄严肃穆的毛***纪念堂,广场西侧是人民大会堂,东侧面是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南侧是两座建于14世纪的古代城楼——正阳门和前门箭楼,整个广场宏伟壮观、整齐对称、浑然一体、气势磅礴。天安门两边是劳动人民文化宫和中山公园,这些雄伟的建筑与天安门浑然一体构成了天安门广场, 成为北京的一大胜景。

天安门广场曾是明清封建帝王统治时代紫禁城正门外的一个宫廷广场,东、四、南三面用围墙围成一片普通百姓的禁地。在近现代史上,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象天安门广场这样与人们的情感世界有着如此令人感动的联系。1919年五四运动在这里爆发,中国人民向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宣战,一•二九运动、五•二○运动都在这里为中国现代革命史留下了浓重的色彩。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向被屈辱、被奴役告别。从此天安门城楼成为新中国的象征,它庄严肃穆的形象是中国国徽的重要组成部分。

辽金时代的东北郊区燕京城东北郊外有一著名僧刹--兴国寺,其位置当在今天安门广场西北角一带。 元大都时代的丽正门南城墙在今长安街南侧。南城墙的正门是丽正门,其位置当在今天安门略南。 明代出现"T"形广场 永乐十七年(1419)扩南城,始出现"承天之门"前的窄长广场。广场两侧按文东武西之制,排列着中央机关。 解放后的建设 50年代初期始建人民英雄纪念碑。1958年开始建设广场两侧的人民大会堂、革命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 "文化大革命"时期在广场中部建巨型标语灯牌,与天安门相向,后拆除。 1976年又南扩广场,建毛***纪念堂。

景观介绍

1、中华门

该门是皇城最南门。明代叫大明门,清代叫大清门,民国元年(1912)改名中华门。据《大清会典》记载:"大清门,三阙上为飞檐崇脊,门前地正方,绕以石栏,左右狮各一,下马石碑各一"。永乐年间该门建成时,朱棣命大学士解缙题门联,缙书古诗,"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清时无改动。 辛亥革命后,京兆尹王冶秋书写"中华门"匾,此门于解放后扩建广场时拆除。毛***纪念堂处,即中华门旧址。

2、天安门

天安门坐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的市中心,故宫的南侧,与天安门广场隔长安街相望,是明、清两代皇城的大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里举行了开国大典,它由此成为现代中国的象征,并被设计入国徽。天安门以其500多年厚重的历史内涵,高度浓缩的中华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新中国的象征和无与伦比的***瞩目和神往,是中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她记录了中华民族不惧流血和牺牲,争取独立自由的勇气和坚强;写下了新中国诞生的光辉一页,和中华民族走向强盛的壮丽诗篇。

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1420年建成。最初仅是一座三层五间式的木结构牌楼,名字叫做“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天顺元年(1457年),牌天安门与华表楼毁于雷火,八年后的成化元年(1465年)重建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门楼。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的军队攻入北京,承天门再次被毁。清顺治八年(1651年)在废墟上进行了大规模改建,重修为一座城楼,名字也改成“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1952年经过两次大规模的修缮。1970年的重建基本保持了1651年改建的形制,天安门比原来高了83厘米,通高34.7米(原高33.87米)。

明清时期,天安门到大清门(明朝成大明门、中华民国称中华门)之间的千步廊形成占地几万平米的T字型宫廷广场,其东、西两次还各设一门,东为长安左门、西为长安右门,国家主要统治机构六部及各院即设在此。这里是帝国统治机构的中枢。

明清的皇帝们一般都在天安门颁布重要诏令,称为“金凤颁诏”。此外皇帝大婚、将领出征时祭旗、御驾亲征时祭路、刑部在秋天提审要犯(“秋审”)、殿试公布“三甲”(“金殿传胪”)等重大仪式也都在此举行。

1949年后,天安门进行过多次整修,其中1952年和1970年的两次整修规模较庞大。1988年,城楼开始收费,对社会公众开放。

"龙门"和"虎门"——天安门两侧的长安街上,原有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人们称长安左门为"龙门",长安右门为"虎门"。 科举时代,殿试中选者,其黄榜捧出午门,放进亭,由鼓乐引导经天安门,出长安左门张挂在临时搭起的"龙棚"(芦席棚)里。所以长安左门叫龙门。 明代每年霜降后,吏部例有"朝审"。复审定案,犯人被带出长安右门,等于落入虎口,很难生还。所以长安右门叫"虎门"。

"文东武西"——明清之际,天安门广场东侧(即现在历史博物馆一带),是中央文职机关的所在地,国家部级机关及大理寺宗人府等。天安门广场西侧(即现在人民大会堂一带),是銮仪卫(御林军)、五军(前、后、左、右、中)都督府等国家武职机关。

"金凤颁诏"——清代凡遇国家大庆或需向各部宣谕诏书时,就在城楼正中垛口处,用黄丝绦系一木制金凤,口衔诏书顺墙而下。下面部臣用云朵漆盘承之,携回部机关抄印颁行。

李自成箭射城额—— 明代时,城楼上有"承天之门"的匾额。明末农民起义英雄李自成,于崇祯17年(1644)3月19日,自天安门入宫。进宫前,曾在门前搭弓射箭,镞中匾中之"天"字,当时万众欢腾,簇拥李自成入宫。

联军炮弹——1900年八国联军曾炮轰天安门,城楼中弹多处。1952年人民***在维修城楼时,曾在西边的木梁上取出三颗未炸的炮弹,时隔52年仍有爆炸能力。

门前石狮——天安门前有一对雕刻生动的大石狮,东西各一。狮子的头部都歪向内侧,以示保卫中部。西狮的腹上有一小凹孔,一说是联军的枪眼;一说是李自成在此枪刺明将留下的痕迹。

华表——天安门前后共有华表四只,云龙雕柱,造型甚美,是主体建筑极好的陪衬物,使天安门显得更加威严壮丽。 该物起源很早,据说尧时已有,叫表木,为木制。形式很简单,是为听取意见而设,因而也称诽谤木。后来发展成路口的指路牌,称为华表。现在的华表已失去原来的意义,只起装饰作用。天安门前的华表建于明永乐年间,重4万余斤。承露盘上的小兽叫?,头向南方,亦叫望君归。西华表上的残补处,也是八国联军炮轰的罪证。

外金水桥——天安门前的河叫外金水河,河上共有7座汉白玉石桥。当中一桥叫御路桥,为帝后专用;两侧是皇族桥;再外为品级桥,三品以上大员行走;四品以下官吏,须走最外侧的公生桥(今中山公园和劳动人民文化宫门前)。

3、国旗和旗杆

国旗——1949年6月15日全国政协成立后,一个月内收到全国设计的国旗图案2992幅,其中选出38幅。9月25日,毛***认为五星红旗能表现大团结的内容,很好。27日政协第一届会议投票通过,该图案的设计者是曾联松,原"现代通讯社"成员,解放后担任上海日杂公司副经理。 接受国旗制做任务的是国营永茂实业公司的宋树信。9月下旬接到制做数万面国旗的任务,要求10月1日一定飘扬在北京上空。9月29日上午,又接到制做开国大典上毛***升起的第一面国旗的任务。这是一面特大国旗,长5米多,宽3米多。

制做国旗的同志门,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在10月1日上午,将我国的第一面国旗送到了天安门城楼北侧的开国大典筹备处。开国大典上,毛***亲手升起了象征新中国诞生的国旗,从此,五星红旗终日飘扬在天安门广场的蔚蓝色天空上。

旗杆——天安门广场上的第一根旗杆的总负责人是原市建设局工程师林志远。土木、电气部分的设计者是梁昌寿工程师。电钮设在天安门西南角,施工单位是天顺营造厂。 原旗杆基座为封闭式仅有4平方米,升降旗出入很不方便,况且设备用了40多年,均已陈旧,于是决定改建旗杆及旗杆座。 新设计的基座为平面3层,面积36平方米,内层为6平方米基座,由汉白玉制成,四面各有2米宽的出入通道。第二层为赭色花岗岩石带,第三层为绿化带。1991年2月25日开工改建,同年5月1日竣工。

新旗杆由首钢产的无缝钢管制成,由4节组装,重7吨,长32?6米。经特殊处理后,20年不锈蚀。

4、人民英雄纪念碑

根据1949年9月,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决议,在天安门广场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会后由中央和北京的17个机关、团体,组成了"纪念碑兴建委员会"。该会向全国征集了240多幅设计方案。梁思成教授给彭真市长写信,专门阐述了自己的设计思想。在200多幅设计方案中,选出3幅,于1951年国庆节时,在天安门城楼上展示。最后决定,以梁思成的设计方案为主,再综合展示的3个方案,融为一体。

1949年9月30日下午6点,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之后,毛***与全体委员参加了奠基典礼。1952年8月1日正式动工兴建。1953年10月13日,重达百吨的碑芯巨石石坯,自青岛运来。1958年4月建成,5月1日隆重揭幕。 碑芯成品高14?7米,宽2?9米,厚1米,重60吨; 碑身由413块花岗岩组成; 碑基由17000多块花岗岩和汉白玉组成,面积3000多平方米; 碑座四面8幅浮雕,每幅高2米,宽2~6?4米,总长40?68米。浮雕内容有焚烧鸦片、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在渡江画面的两旁另有两幅装饰性图案,支援前线和欢迎人民解放军。全部浮雕中共有180个人物,概括了100多年的革命历史。 该碑33年来未修缮过,有局部损坏,故于1991年3月开工修缮,同年5月1日竣工

5、人民大会堂

1958年10月底破土动工,1959年国庆节前完工。 整组建筑平面呈"山"字形,正面墙呈"弓"字形。南北总长336米,东西宽206米,中央最高处46?5米,正门台阶宽83米,高5米。擎天柱12根,高25米。金色大铜门五扇。正门南北两侧各有与墙色相同的大圆柱18根。国徽高悬在正门上方。全部建筑面积17?18万平方米,分三部分。

中央部分 门内为中央大厅,南北76米,进深48米、高16米,总面积3600平方米。方厅柱20根,厅顶水晶玻璃吊灯5盏。正面有6个通向大礼堂的大门。大礼堂的进深60米,宽76米,高32米,二层挑台,共设座席1万。底层座位有扩音器和译意风。***台600平米,设座300个,有声、光、电设备。礼堂顶部有巨大的红五角星,放出70道光芒,周围以葵花环及三层水波形灯槽,散落电灯500盏。 北部宴会厅 宴会厅东西长102米,南北宽76米,面积共7000多平方米,可供5000人宴会,万人酒会。

南部人大办公楼 办公楼部分包括以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各具特色的会议厅,为旅游团队参观方便,二楼辟有外宾休息厅。

6、中国革命博物馆

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巍峨建筑,北半部是中国革命博物馆,南半部是中国历史博物馆。1958年11月动工,1959年8月建成,历经10个月。南北总长313米,东西宽100米,总面积6?5万平米。中央部分高4层,其余皆为3层。正门方柱12根,敞廊高33米。

中国革命博物馆有二层展室,每层4000平方米,1961年7月1日正式开放。以"五·四"以来的革命资料为主要展品,藏品极为丰富。

中国革命博物馆中,有周恩来同志纪念馆。其展品内容是从周恩来少年时期出国留学时起经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的文物、照片、图表、说明等。

7、中国历史博物馆

该馆前身是北京历史博物馆,成立于1912年7月。1926年改名为国立历史博物馆。1930年改为中央研究院北平历史博物馆。1934年4月改为中央博物馆筹备处,北平历史博物馆。1949年仍叫北京历史博物馆。1959年从午门两庑迁入新馆。展品内容从奴隶社会夏商周到太平天国直至清王朝灭亡数千年历史的文物、货币、图画等30多万件,分朝代展出。

8、毛***纪念堂

天安门广场南部的方形建筑,是毛***纪念堂,南北280米,东西220米,占地5.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3867平方米。

庭院——主体建筑北门前有东、西两组泥塑,以中国革命史诗为内容。东组表现的是新民主主义时期,西组表现的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主体建筑南门是以继承毛***遗志、各族人民显示出无比信心为内容的两组泥塑。四组泥塑共有62个人物(高3.5米),由来自全国18个省市100多名雕塑家完成。全部塑像用泥200多吨,历时5个月。南门外的30面红旗,代表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

纪念堂——纪念堂是主体建筑,由三部分组成。

台基:高4米,边长105.5米。台基上有大方柱44根,断面1.5米,高17.5米。台基四周是用来自大渡河畔的枣红色花岗石彻起。上面汉白玉栏板上,雕刻着象征江山永存的万年青。1976年11月24日奠基典礼时所埋的基石就在此台基下。基石周围砌进了来自珠穆朗玛峰的石头和浇灌了台湾海峡的水。

进北面正门即北大厅,宽34?6米,进深19?3米,高8?5米。厅内有1米见方的大柱4根,顶上葵花灯110盏,地面铺杭州名产灰大理石。迎面有3米高的毛***塑像,像背后为巨幅山河图,高7米,长24米。这里是举行纪念活动的地方。

由北大厅南侧的金丝楠木大门进去,即是瞻仰厅。水晶棺距地面80公分,围以万紫千红的山花,簇拥着由黑色花岗石砌成的梯型棺座,四周嵌着党徽、国徽和军徽。 瞻仰厅之南为南大厅,汉白玉石墙上镌有毛***的《满江红》词。 三个大厅的东西两侧是休息厅和老革命家纪念室。 纪念堂的全部工程仅用了6个月,1977年5月24日主体工程完工,8月底全部竣工,9月9日正式开放。

9、正阳门(前门)

正阳门是内城九门正南之中门,永乐十八年始建,正统元年(1436)重修九门城楼。旧北京时期,正阳门是全城最高建筑,取"圣主当阳、日至中天,万国瞻仰"之意。主脊高42米,目前是北京所剩惟一完整的城楼和箭楼。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长安路中段天安门广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