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天龙运势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风情

河北涿鹿古八景

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的涿鹿县,是一个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地方。这里拥有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又具有很多风景独特的名胜古迹。“鸡鸣晴岚、桑干秋涨、黄羊雨笠、笔架彩霞、龙门迭翠、矾山霁雪、鹿野耕云、清凉宝寺”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形成了著名的涿鹿八景。这些景色为三祖会聚之地增添了无限风采。

1、黄羊雨笠

涿鹿县城西北约十五里的地方,是拔地而起,气雄伟的黄羊山。据传说,远年古代山上曾有过成群的黄羊,故而得名。另有传说,黄伯阳曾修炼于此,故又有称做“黄阳山”的,它与南邻塔山同属共称“熊耳山”。

黄羊山群峰连绵,高入云端,象一道天然屏障,为涿鹿平川挡住了自南北而来的风沙,使这里与仅隔一山的宣化县境,气候有了明显的差别。

黄羊山在夏秋之季有一个鲜明的雨前先兆:每当它白云卧顶,就象头上戴一顶笠帽的时候,快则当天,慢则一两日内,涿鹿境内必定降雨。所以过去在本县有“黄羊山戴帽,长工睡觉”的地方谚语。对于这种奇特的景色,即称之为“黄羊雨笠”。

“黄羊雨笠”奇景的出现,在盛夏季节尤为明显。它的全部形成过程是:每当烈日喷火。格外闷气的上午,就在高山之嵮远眺,涿鹿平川蒸腾的一片雾气茫茫,远远近近的村庄、道路、河渠和涿鹿城,在一片白色雾气中时隐时现。这雾气象扑地炊烟一般,平展展地覆盖在大地上慢慢飘移,并不飞向天空中去。随着太阳的升高,这些雾气象得到了集合令一样,由低而高,逐渐向黄羊山聚拢。顺着一道道山沟,慢慢地爬上山顶,给黄羊山笼旧地上一层云雾。这云雾由小变大,由薄变厚,最终给黄羊山戴了一顶洁白漂亮的帽子,这帽子就象生就一样,一动不动。这时候,涿鹿平川象揭去一层薄纱,露出了它清晰的面容。村庄、道路、树木、田园、城廓等,清清楚楚尽收眼底。极目四望那远近、大小、高低不一的无数山峰中,只有黄羊山与众不同,它神气活现地戴了顶小白帽耸立在那里,向人们预告着太空的天气秘密。

午后,黄羊山的小白帽开始了神奇的变化,它一会儿就象豆腐浆中浇了一瓢凉水,向四外溢出的洁白豆汁又急骤向山顶收缩,忽儿就象天空中有一只看不见的神手,要抢黄羊山这顶云帽一般,帽儿由扁平变高,好像很快就要飞上天空去。但高升的云雾到了一定的高度又象抢云帽的人和黄羊山开玩笑,把手一松,帽儿又由高空落下。依就扁平地戴在了黄羊山头。这两种情况有规律地交替出现,反复变幻直到太阳西挪,闷热稍减的时候,黄羊山上的云帽渐渐变成了灰色。当乌云铺满了半个天空的时候,云底下开始有一缕极白的云彩急速飞腾翻滚,并有习习凉风吹来。随后,便是雷声隆隆,电光闪闪,狂风大作。瞬息之间,暴雨便倾盆而来。

雨过天晴,天空象刚刚擦净了的明镜一般兰得透明。山川、村庄、树木,象刚洗过澡一样,干净、水灵、空气清爽的透人肺腑。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东边的天空,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对于这种生动奇幻的“黄羊雨笠”之景,古人有过不少吟咏现择录其中一首,以记其壮:“崱屴覆桑干,黄羊映日寒。云笼山似霖,风指草如环。峡里行人问,溪边游子看,俨然遮雨笠,遥指在巑坑。”

2、鸡鸣晴岚

涿鹿县城东北约三十华里处,一山平地突起,犹如顶天石柱,它孤峰独秀,大有卓而不群之态。据民间传说,早年常闻鸡鸣之声闻于山巅,因此取各叫“鸡鸣山”原属涿鹿管辖,现今划归张家口市下花园区。

鸡鸣山在东周贞定之后,唐朝之前的一段历史中,也曾叫做过“磨笄山”。据《水经注》及《史记》等书记载,赵简子的小儿子赵襄子为争权夺势,杀了他的姐夫代王(约在公元前四七O年前后),并其土地(今蔚县),在接他姐姐代夫人途中,来到此山之下,代夫人哭着对天长叹:“以弟慢夫非仁也,以弟怨夫非义也。代已亡矣,吾将何归乎!”遂在山前拔下的发笄,磨于山石,然后自刺而死。此后就将此山唤做“磨笄山”。

据《魏书》记载,北魏的文成皇帝拓跋睿曾于和平元年五月,葬昭太后常氏于此山。《魏书·帝记》中明白无误地先记载了“文成皇帝于太安四年五月幸广宁(即今涿鹿)温泉宫(即今温泉屯。古时有温泉,此地曾建皇帝行宫)”;后记载“葬昭太后于广宁鸡鸣山。”在《列传》中则又详记为“葬于广宁磨笄山,俗谓之鸡鸣山”。

由此可见《明一统志》上记载:唐太宗率兵北伐,夜宿此山之下,闻山上有鸡鸣之声,所以此山又得名“鸡鸣山”之说,显然是不确切的。鸡鸣山之称,并非始于唐朝,而是古已呢之。

大概是鸡鸣山葬有文成皇帝乳母的缘故吧,后人便在此山山顶上修建了一座“奶奶庙”而且还赶起了“庙会”,烧香叩头,求子祈福的善男信女往来频繁,岁岁香火不绝。所以人们又称鸡鸣山为“奶奶山”。

鸡鸣山固高耸于塞外咽喉要道且山峰险峻、怪石嶙峋、悬崖峭壁如刀劈爷砍,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所以历来都为兵家所重视,山脚下的鸡鸣驿,据说就是古时来去扎驻兵马和传送军机情报的驿站。

鸡鸣山,因每天清晨都笼罩在一片霭霭气中,恍如含羞的少女蒙上了一层白色的面纱,亭亭玉立在朝霞里,异常婵媛动人,故谓之“鸡鸣睛岚”。唐太宗和清顺治帝曾登此山饱览风景。清晨宏馆学士周天诚曾赋五言律诗一首云:“忽报晓云赊,春临万户佳,钟清来半岭,峰喜出深衙。岚气浮青壁,晴光映白纱,曾闻驻跸处,芳草衬宫车。”

3、笔架彩霞

笔架山,在涿鹿县城西南约二十五华里之遥,孙家沟乡境内,主峰海拔1273.8公尺,左右两峰稍低,距离相等,三峰并秀,酷似笔架,因形而得。它与黄羊山隔河对峙,交相映辉,并挟桑干激流于其中,形成了涿鹿西境天然门户。

清晨,每当旭日初升,先将一抹朝霞涂于三峰之上。斯时,三峰光辉灿烂,山间紫气相对性攻,其景十分美妙好看,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快感。

傍晚,夕阳西照,粼辉熠熠、山顶上空飘荡起一片绮丽的彩霞,给笔架剪影镶上一道鲜亮耀眼的金色轮廓,又是另番别致的景象,分外显示出祖国大好河山无限壮丽。令人陡长精神激最斗志。

这就是“笔架彩霞”之景。我们涿鹿县赖以天公垂情,得天独厚饱此眼福,固此对笔架山都怀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赋此山以各种各样的神奇想象,于是一个个神话传说就在民间流传开来……

清朝光绪年间,保安州宰江开泰,亦觉笔架天功造就,确实美好,但有架无笔,实为一件憾事。于是这位江州官就在光绪二十九年秋动工,亲手奠基,在县城西南偏东一点城墙上,建造起一座砖塔来。塔形细高如笔,凭空真矗指蓝天,遥与笔架山景相对。取其有笔有架,以使本州人文蔚起,代出英贤之意。

4、龙门迭翠

涿鹿县西南的二十五华里,溪源村附近的深山中,有一处险峻的山坡,两壁峭岩陡立,嵯峨相互对峙,状似天阙,号称“龙门”。

龙门之内是一个方园数百米的石湖(山谷)。山中花香鸟语,十分幽静,俨如世外桃源。迎面大山屏立,悬崖似凿,高仞插天。山腹中有三个天然岩孔,溪水从山的顶峰顺孔飞流,直泻而下,形成三道并连层迭的瀑布,银帘垂挂清澈透明,喷珠溅玉,翠沽可爱。其景二观,颇为罕见,大有“疑是银河落九天”之势。因之,列为八景之一,称做“龙门三迭翠”。春夏之季游人纷至,身临其境,面对这一妙趣横生的山野佳景,顿感超凡脱俗,飘飘欲仙,一荣辱皆为忘怀,忧虑尽扫一空。

5、矾山雪霁

距县城约六十华里的矾山川(亦称矾山盆地)冬季大雪之后,山上川内,白雪交相辉映,独有胜景。

传说,燕王朱棣,率兵扫北,住现今的矾山镇燕王沟一带,当时正逢大雪方霁,乘骑凭凭高临野观望雪霁,触景生情,顿即挥诗一首:

白絮舞蹁跹,天地生浩烟,人称江南景,不及北国川。

燕王诗中之词,对北国川——矾山川,虽然有点夸赞过极,但也足以看出“矾山霁雪”风景独特之美。

矾山川是有名的古战场,黄帝与蚩尤之战就是在这里进行的,矾山川的矾山堡,唐朝名为“矾山县”,元朝废县治改称“矾山镇”,现仍为镇所在地。矾山堡西北古城大队附近有“黄帝城”(又名“轩辕城”)古遗址。西南有上下七旗,上七旗村内有一泉名“阪泉”,(即古“涿水”之源)。“阪泉擒蚩尤,涿鹿始用兵”。蚩尤就是在这里被擒获而杀的。

矾山川方圆数百里,四面有东、西灵山,大黑山等群山怀抱,雪霁之时,登高远眺山下,恍如银盆闪烁,辉眩天地;仰望四周群山,恰似巨蟒披鳞,光照碧宇,好一派壮丽的北国风光!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对景怀古,心雄意壮,大有“欲与天公试比高”之感。

6、清凉宝寺

清凉寺坐落在涿鹿县城西北,黄羊山群峰环抱之中。从山脚下的清宁堡沿蜿蜒山路向上攀登二里许处有一块三丈余高的“大界石”。由此往西称小盘,往北称大盘,二路皆能通到其上。寺院内外花草芳郁、松柏参天、风景优美,气候宜人。

清凉古寺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个香火胜地风靡了汉、唐、宋、元几个朝代而不衰其盛名。

明朝成化到弘治年间,曾因寺院衰落,庙宇赤颓,弘治黄帝朱佑樘重新兴工建造,殿宇有四大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等,诸殿皆为琉璃瓦顶,金碧辉煌,画梁雕柱,勾心斗角。大雄宝殿内塑有佛祖释迦牟尼、药师、弥陀、迦叶、阿难等象,壁绘二十诸天。

大雄宝殿后面,足登二十多层砖阶,直通上面的藏经殿,内藏佛经数万卷。院内靠东面有一株古松,繁荫葳秀,树冠低而枝叶茂密,交叉攀附,千综万错。横向伸延的粗枝,头部盆结如织,密似蛛网松迭,针叶青翠闪光,微风拂过,瑟瑟作响,如丝竹之音。由于树冠呈伞叶衡式,而摇曳一枝,晃动全树,其景特殊,令人惊讶。相传清康熙皇帝曾驾临此山北寺,在此树下午憩,后人遂称此叔为“卧龙松”。

顺此松旁登阶而下,东院是关帝庙,青砖灰瓦,碧檐砂柱,画栋雕窗,环境气氛森严,给人一种凛然正气之感。庙内墙上绘有关羽生平事迹,绘有“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等。这些笔画,色彩对比明显,线条刚柔并济,神态栩栩如生,保持了唐宋以来宗教壁画的传统,对了解优秀的中国壁画艺术,可见一斑。

天井中有三株柏桧,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一株三围粗的老桧。铁干虬枝,苍劲挺拔,葱郁古朴,它鸟瞰着着整个寺院,似顶天立地的中流砥柱,是整个山中松柏的佼佼者。另有石碑二尊,一为清碑,一为明碑,明碑上浮二龙,镌刻着“黄羊山清凉寺”,碑提围身刻字,笔记清秀隽永,刀法洗练苍遒。碑文清楚记载:“夫山寺处上谷之东、望福漯阳之西,帏麓洋河、雄势凌云,饮桑干河渗环拱郁冲霄汉。”又记:“此寺依基而起,盖当阳修大雄宝殿,七架之三楹,转角显山,琉璃之吻兽,朱腾之顶作,金碧之交辉采尊”。

此外,茂林旷野之中,还有“小西天”等幽深去处,皆为游人赏览之地。“清凉宝寺:之景,亦称:清凉卧松”或“万松凉影”。

7、鹿野耕云

涿鹿,虽地处塞外,但山川秀丽,风景优美:东北,鸡鸣山拔地而起;西北,黄羊山横空屏蔽;正西,笔架山三峰并秀;西南,协阳古关紧连五台;正南和东南,则又有东西灵山、大小矾山群峰耸立,高入云天;东面,有洋河拱卫;中间,是一马平川的盆地,一条大河蜿蜒东去…… 真是、形势天成,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无怪古人谓:“千里桑干唯富涿鹿”,“天津龙头,涿鹿风尾!”每逢春季,渠水泪汨,百花盛开,男女老幼,耕耘沃野,其景很是好看,古人又称此为矗鹿野耕云”,列为涿鹿八大景之一。

涿鹿,以它特殊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物产,养育了中华民族的祖先,是我们民族的摇篮。现在,这块土地上的黄帝子孙,又为振兴中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开渠打井,建设农田,植树造林,装点江山,种塞外地,打江南粮,十万亩园田,平均亩产年年超千斤,被誉为、“塞北江南”!

如今每到春季,鹿野耕云之景更美、更好。放眼桑干河北岸;十万亩园田,地平如镜,埂直如线。渠道纵横,交织成网。公路畅通,白杨排行,绿野阡陌,整齐成方。渠水哗哗,人欢马叫,男女老幼三三两两劳动在田野之中,他(她)们或在银光闪烁的缎面上描绿,或于翠锦上精心刺绣……遥望桑干河南,又是另一番景致:灵山绝顶积雪未化,银光闪闪,群山始着新装,嫩绿鹅黄,山脚下则百花盛开,争艳夺芳,桃花红、杏花粉、梨花白、菜花黄……一团团花雾如一片片彩云,漂浮于麦海之上。

8、温泉晨澜

涿鹿古八景之一的“温泉晨澜”,是很有历史意义的一景。温泉屯村名,也由此而得。

距今一千四百八十多年以前,北魏的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写有《水经注》一书,对温泉的地理位置、泉上的建筑物、以及前来洗澡治病的盛况,就有较详细的记载。书中说:“下洛城东南四十里有桥山,桥山下有温泉。泉上有祭堂,雕檐华宇被子浦上,石池吐泉汤,汤其下炎凉代序,是水灼焉无改,能治百疾,是使赴者若流。池水北流入于漯水。

下洛城就是现在的涿鹿城,“桥山,古史书也有记作“峤山”的,就是温泉屯去矾山路过的南、小矾山以北的山,也叫做庙山。相传此山葬有轩辕黄帝,自新石器时代起,在斯山南麓、现在的小矾山东北,建有轩辕黄帝庙,我国古代帝王到桥山祭黄帝庙的时候,多是先到涿鹿城(古代分别叫“下洛”、“广宁”、 “奉圣”、“保安”等名)然后取道温泉屯,由温泉屯登桥山禘祭黄帝。

历史上,温泉屯曾建有华丽的“温泉行宫”,专门为帝王到桥山禘祭黄帝庙时休息、住宿之用,用现代话说,也就是温泉屯曾有过一个专供皇帝住的高级招待所。历史上到过温泉屯的帝王很多,光北魏皇帝到过温泉的就有三位:神瑞元年六月(公元四一四年),北魏的明元帝拓跋嗣,“幸涿鹿(今矾山),登峤山,观温泉”;神廉元年八月(公元四二八年),北魏的太武帝拓跋焘,“幸广宁(今涿鹿)临温泉,以太牢祭黄帝、尧、舜庙”。

一年之后,到了神麚三年正月,他又一次“幸广宁,临温泉”,并即兴“作《温泉之歌》”;北魏的第五个皇帝——文成帝拓跋睿先于“太安四年正月(公无四五七年)幸广宁温泉宫,又于“和平元年五月(公元四六O年),葬昭太后予广宁鸡鸣山。”不过,后来这一次他到了涿鹿城,却没去温泉屯,主要原因就是忙于办他奶娘的丧事没顾上。

由此可见,这“温泉晨澜”之景确实不错!但据史料所载,这一景我们倒也还能想象得到:桥山群峰高高耸立,漯水浪涛滚滚东去,山脚下,河岸边,依山傍水是栉比鳞次的一片村舍农屋。这中间,飞檐斗拱,雕梁画柱的祭堂,建之于石条高砌的台阶之上,堂内一石池中间,灼热的泉水蒸腾着团团雾气喷涌而出,然后顺着石条砌成的渠道流出到另钋的池塘里去,以供人们洗浴之用;在它的邻近,则又有雄伟庄严的一群宫殿建筑,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温泉宫”(其遗址就在现在温泉屯乡***东面)。

由于温泉景致很美,其泉水能治疗百病使人健康长寿,所以,远远近近,老老少少,治病的,游玩的,络驿不绝。特别是清晨,天空如高悬明镜,地上雾气飘游,往来人群如入仙境一般!你看,那位衣冠鲜丽、风流潇洒的顾存仁正在即兴吟哦:“南关新跨马,春色正蒙茸。琼霭分尺末,岩花落镜中。披云怜诚客,载酒忆山公。试就温泉浴,仙源咫尺通!”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