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天龙运势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婚娶吉日

周易的内容和价值

话题:《周易》讲的是什么?

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易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远古有三易:《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其中的《连山》和《归藏》据说已经失传了,我们讲的《易经》,通常指的都是《周易》。

《周易》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两大部分:一是经文,即:六十四卦及其卦爻辞。分为《上经》和《下经》,象征阴阳。《上经》三十卦,象征阳;《下经》三十四卦,象征阴。一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二是传文,是对经文的解释,称为《十翼》,即:《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

《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哲学书籍,是中华传统文化之根,对中华文化影响巨大,囊括了天文、地理、军事、农业等丰富的知识,古人最初是用它来预测国家大事的,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从中汲取智慧,形成了独特的易学文化。现代的计算机二进位制,就是德国科学家根据周易的阴阳理论而发明的。

什么是“易”,《周易正义》云:“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自天地开辟,阴阳运行,寒暑叠来,日月更出,孚萌庶类,亭毒群品,新新不停,生生相续,莫非资变化之力,换代之功。然变化运行,在阴阳二气,故圣人初画八卦,设刚柔两画,象二气也;布以三位,象三才也。谓之为易,取变化之义。”

简单的说,易就是“变化”的意思。易有三层含义:简易、变易、不易,简易指的是天地万物最简单最根本的规律,变易指的是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的变化规律,不易指的是天地万物各自定位而不能变更的规律,三者其实阐述的都是天地万物演变的规律。《周易》就是讲述天地万物演变规律的哲学书籍。

话题:中国历史上的《周易》有何价值呢?

第一部分,价值。各位注意到我的PPT 没有?“《周易》是中华文明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典籍”。有的朋友就要质疑了:“你刚才还说是‘人类文明史’,怎么一转眼就缩小范围了?”别着急,咱们是分层次来说的。先说《周易》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和价值。我在这里说它是“最重要的”,何以说“最”重要呢?我列出了四方面理由,大家看够还是不够?

第一方面,历史悠久,非常古老*。《周易》的主体部分形成于三千年之前,三千年之前形成一部完整的著作,这是很了不起的。这在我们这个具有悠久文明的民族,也是仅有的。当然,最老并不能说一定是最重要,这中间还不能画等号。所以还要看后面的理由。

第二方面,《周易》不但是最古老的,它的作者还具有高度权威性—至少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在华夏文明的系统中,这种权威性是无与伦比的。《周易》作者的权威性能到什么程度呢?古人用一个句子来概括,叫“人更四圣”*。“人更四圣”就是说由四个“圣人”级别的作者,先后接续(像跑接力一样,呵呵),集体合作完成了这部书。哪四个圣人呢?

第一个,是所谓“华夏文明初祖”的伏羲;第二个就是刚才说的文王姬昌;第三个,姬昌的儿子周公。现在人们对“周公”这个词印象都比较淡漠了,实际在古代周公的地位是很高的,孔子就自认为是周公的超级粉丝。孔子说他每天晚上做梦都会梦见周公。而当孔子老了精力衰退时,有那么几天没梦见,就深切感慨:“哎呀,我太衰老了,好几天做梦没梦见周公了。”

孔子一生的抱负就是实现周公制定的礼乐制度。古人认为,后世的社会制度都是由周公奠定的基础。周公就是这样的地位,所以在古代被视为大圣人。第四个圣人是孔子,他的工

作是阐发前三位的思想。这四个圣人来联合完成一部书,那我国古代任何其他书的作者都没法比得了。

第三方面,就是《周易》传播之后的影响与效果。我们知道,在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中居于主流位置的意识形态化的著作是“四书五经”。

“四书”是后起的,是到南宋的中后期才合到一起;而作为官方认可的指导性的一组经典,则是从元代才开始。“五经”却是从汉代就开始成为主流经典。而“五经”的第一部就是《周易》(这是古文学派的主张,但也是长期流行的主张),可见其影响巨大。

后面我列出的这个词句—“韦编三绝”,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个小典故,但传播很广,可以集中反映古代对《周易》的尊崇。过去的书都刻在竹简上,竹简拿牛皮带子串起来,一本书要好几大捆。这牛皮带子就叫“韦编”。“韦编三绝”讲的是,《周易》在文王和周公手里基本成型后,过了五百多年传到孔子手中。

孔子非常喜欢这部书,说:“我现在最大的愿望是老天让我多活几年,我就能好好地钻研钻研《周易》了。”结果呢,他钻研《周易》到什么程度?按照《史记》的记载,就是“韦编三绝”。也就是说,孔子钻研《周易》,反复阅读,一遍又一遍,竟然把串竹简的牛皮带子看断了三次。这说明什么呢?

话题:周易的主要内容

就是易经。

话题:《易经》是什么?《易经》的核心思想价值是什么?

《易经》也叫做《周易》、《易》。它可以堪称为中国最古老、最有名和最深奥的一部经典着作了;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一个结晶,也被称为是“大道之源,群经之首”;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活水源头;对我国历代的、经济、文化、军事、医学和建筑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什么是《易经》呢?

对于《易经》来说,很多人都听过,但是大部分的人对它却不是很了解,不知道它的实质内容到底是什么?其实,《易经》就是以一套符号系统的来描述状态的一个变化,阐述了天地世间的关于万象变化的一本古老而又经典的哲学书。它是诞生于新石器时代,主要表达方式就是八卦,而八卦就是由: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个单卦组成的,知道了八卦也就可以推出六十四卦。它的核心内容是著名的“三易说”,就是:简易、变易、不易。所谓的"不易”,就是指基本的平衡;“变易”就是指发展的变化;而“简易“就是指世界上所有的最复杂的事物是可以通过最简单的符号来进行概括的。发展的变化和不平衡他们是绝对的、永恒的;而平衡是相对的和暂时的。

那么《易经》的核心思想价值是什么呢?

它的核心思想也叫做中和,也就是易道贵中和。而中和的实质性的内涵是可以归结为阴阳协调、刚柔并济、双向互补和动态平衡的,它是各种事物持续发展的内在的生机和活力,它是从阴阳哲学的基本原理自然引申过来的。 易经的核心思想价值就是在于使用象数理义对天文地理,在宇宙人生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一个客观的分析,从而给学者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智慧人生。

话题:关于《周易》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呵呵

我觉得啊这个书是一很神秘的书

我上高中的时候买过这个书呢

看不懂 大学的时候

我选修孙子兵法发现兵法当中和易经有关系的有很多

反正啊

这个东西对看风水看地理是有关系的啦

小时候在农村的时候有个老人是我们那里的风水先生

听人说 他懂易经

呵呵那时候我还不知易经是个什么东西呢

恩 这可信可不信

我觉得啊还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啦

恩 这就是我的观点

现在有那么多人研究这本书

其价值和作用不是我一口能说定的啊

谢谢

新年快乐

话题:中国科学院:《周易》的意义在哪里?

《周易》的意义在哪里?这一问题有很多层次和很多方面的解答。然而这些回答都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周易》记录了古人对现实存在的观察和描绘。《系辞上传》的开篇词让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象到上古先民的眼前状态:在他们眼前展现出的是辽阔的苍穹和无边的大地,或丽日经天,或风云色变,形态各异的山川大泽以及生存于其间的各种生物……《易经》的文字简略古奥,但我们仍然可见其中大量对生存环境———各种自然现象,和生存本身———生产生活、社会生活乃至家庭生活的记述。我们不禁对古人恢宏的视野和博大的胸襟感到震惊!他们正如《贲·彖传》所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或许有人认为,《周易》记录了古人对存在的观察和描绘,这一结论未免太简单。其实不然,因为这是《周易》万古长青的奥秘!在人类的思想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一座宏伟的理论大厦,无论它的建构多么精美,逻辑推理多么严密,当它的大前提被推翻之后,整个理论大厦便轰然倒塌,成为一片断墙残垣,仅供后人凭吊。而《周易》却是推不倒的,因为它的基础不是虚构的命题,而是坚固无比的存在本身,所以它永远耸立着,向后人昭示着。《周易》是对存在的描绘,用《系辞下传》的话来说就是:“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也就说《周易》各卦是一个个关于存在的模型、图式,而六十四卦汇集成为整个宇宙的模型。这一点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知道,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是研究“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用大众都能听懂的话来说就是,真理为什么普遍必然有效,放之四海而皆准?康德指出归纳法是不完全的,它不能穷尽所有的事物;演绎法的结论包含在大前提之中,它不能给我们带来新的知识。由此看来,这真是一个困扰人类的难题!而《易传》却认为易理是颠扑不破、放之四海皆准的,《系辞上传》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从这些话中我们看出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那么《周易》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呢?《周易》用的是模型,从形式逻辑上来说就是类比法。类比法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它不须穷尽一切,而又能产生新的结论,归纳法、演绎法不能解决的问题,类比法或许能。即便到此为止,《周易》已经很伟大了,因为它为人类解决“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这类难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式。然而这对《周易》来说还不是最根本性的问题,因为《周易》并不是简单的类比法,它有着自己的逻辑,因为它难以用西方逻辑归类,故学者称其为易学逻辑。易学逻辑人类对世界的感知并不是简单的,感知伴随着知性结构的确立,否则人类所认识的世界就是一片混乱,天是地,地是天,山是水,水是山,或光怪陆离,或混沌怪诞。同样,《周易》对存在的摹写、描绘也不是简单的。首先它存在着一个分类的问题,也就是上文提到过的《系辞上传》所说的“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存在是无限的,而《周易》只有六十四卦,那么就必然产生了哪一卦代表哪一类事物的问题。《说卦传》列举了八经卦所象征的一些事物,其中有些可以被我们所理解,而有些在现代人看来完全是风牛马不相及,不属于同类事物。《周易》卦象的分类到底遵循着什么原则?值得深入研究。要么是古人的知性结构尚未确立,思想混乱;要么是《周易》揭示了某种隐秘的统一场的内在逻辑。从每一卦的内部来说,《周易》也不是卜筮资料的简单汇集,正如《春秋》有微言大义一样,爻辞的内容也有自己的逻辑。《系辞下传》曾总结了一些爻辞的规律:“初辞拟之,卒成之终”,“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也就是说,初爻说的是某一事情的最初情形和人的初衷,上爻说的是事物发展的最终结局。在《周易》中,超越于某一事物之外,或发展为事物的反面,亦属于典型的结果。第二、四爻同处阴位,有助理之功,但二爻居下卦之中位,远离第五爻君位,所以多得赞誉;四爻近君位,故多恐惧。三与五皆为阳位,但三处于下卦之极,乃诸侯之位,故多凶险;而五处于上卦之中位,乃是君位,刚毅中正,故多能建功立业。爻与爻位以及两爻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如是否得中、得正,以及比、应、承、乘的关系,其中的含义又依各卦的基本意义而产生进一步的变化。让我们再放眼整个六十四卦,其中的逻辑关系就更为复杂。汉易象数学创立了阴阳二气说、五行说、八宫卦说、九宫说、十二辟卦说、纳甲说、卦变说、卦气说、方位说、爻辰说、飞伏说、升降说、旁通说、互体说等等,构筑了一座宏伟精美、令人眩目的象数学大厦。其中有些说法在《周易》中就可见端倪,有些说法则是依理推演。从某种意义上讲,易学类似于围棋。试想,当尧帝发明围棋,用以教育不肖子丹朱之时,他是否已经知道围棋在后世的一切发展变化?这个问题属于神性思维,可惜我们只是人,不是神,我们只知道现在的围棋艺术已与古时有很大不同,并且必将不断地发展。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地回答:现在的围棋仍然是围棋!它在本质上与古时没有什么不同,因为它是依据棋理的规律而变化的。同样,易学研究也应如此,我们必须恢复、揭示《周易》的历史真实,遵循其逻辑规律。独立发明是一项有益的智力活动,但与《周易》无关,可能也比不上古人的智慧,要牢记《周易》是对存在的摹写、描绘,只有最真实的,才是最深奥的。生命启示录《周易》的意义有很多,但有一方面不能不提及,就是《周易》经传中都有很多关于品德修养的内容。尽管古史辨易学指出、纠正了经学解易的泛道德化倾向,但这些内容仍然是一个事实。例如,《易经》的《谦》卦赞美了谦虚的品德,《无妄》卦反对邪妄之行。《恒》九三爻辞云:“不恒其德,或承其羞。”也就是说,人若不坚守道德,就可能落到羞耻的困境。《涣》九三爻辞云“涣其躬”,是以洗浴比喻增进品德;九四爻辞云“涣其群”,是进一步比喻以优秀的品德教育广大人民,相当于《尚书·康诰》中的“作新民”。从“涣其躬”到“涣其群”,也就是儒家修、齐、治、平的思想路线。《既济》九五爻辞云“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意思是说品德的重要性远远超过祭祀,品德才是生命的本质,它与人类的境遇有着直接的关系。《易传》中品德修养的内容更是俯拾皆是,《乾》、《坤》两卦的《大象传》所言“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以厚德载物”,更是为大家耳熟能详。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大象传》用“君子以”的句式,将某种自然现象与品德修养联系起来,也就是说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统一起来。中西方思想哲学的特点有很大不同,西方哲学逻辑严谨,这与古希腊、罗马时期哲学家之间的辩论风气有关,所谓辩证法,原先不过是辩论的方法而已。中国的圣贤们却很少辩论,战国时期的孟子,为反对异端,不得已而辩之,结果落下好辩之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形象。那么中国的圣贤干什么呢?他们通过不断地增进品德修养,使生命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大有·大象传》中“顺天休命”的“休”字,乃是美善之意,这里用作动词,意即使生命变得更加美好。因而他们能够提挈天地,把握阴阳。他们的精神纯粹专一,对事物及其变化有着敏锐的洞察力。现代人追求的是智力,古代圣贤追求的是智慧。智慧和智力有着本质的不同,智慧是一种更加综合性的东西,它与品德有着直接关系。西方学者喜欢将中国古代思想称之为东方神秘主义,若能深入了解,其实也不神秘。试举一例:若一超强大国征服一弱小国家,双方实力相差不可以道里计,若以智力计算,其结论不言而喻。但若在圣贤看来或许不是如此,道义的力量是强大的,失德的一方终究会陷入困境。这种对命运的洞察和把握看似神秘,其实也简单。

全部评论